首页标题    开放型经济,陕西改革开放的最好见证

开放型经济,陕西改革开放的最好见证

    扩大开放,是陕西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发展开放型经济,是陕西改革开放的最好见证。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近45个年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近10个年头。梳理间,我们欣喜的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近10年来,陕西在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道路上,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奋勇争先,砥砺前行,采摘了丰硕的成果。

 

  中欧班列长安号开通运行16条干线通道,“+西欧”集结线路达15条,涵盖45个亚欧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欧亚大陆全境,2021年开行3841列,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开行突破12841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充分发挥第五航权政策优势,累计开通4条国际客货运航线,39条全货运航线,2021年国际(地区)航线货邮吞吐量7.55万吨,位列全国机场第9位。

 

  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五年来,形成改革创新案例622项,其中31项创新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吸引了全省1/15的新增企业和1/4的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全省七成的货物进出口额和近一半实际利用外资。

 

  陕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021年达到810.2亿元;2022年前5个月,陕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380.2亿元,同比增长32.2%。

 

  陕西跨境电商企业达到1350余家,累计在25个国家和地区布局70个“海外仓”,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46.3%。

 

  陕西各类综合保税区达到7个,数量居全国第六、中西部第一位,2021年实现进出口3238.44亿元,占全省总额的68.1%。

 

  世界500强在陕投资设立140多家外资企业,2021年陕西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12家,实际利用外资突破百亿美元,引进内资突破万亿元大关。

 

  陕西国际友城数量突破百对,遍布全球五大洲41个国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达到13家;国家级开发区达到12个;建成运行指定口岸达到8个。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陕西抢抓机遇,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打造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真实再现;是陕西内外联动、东西互济,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的大胆探索;是陕西人眼界向外,积极作为,勇闯市场的孜孜共识。

 

  以深化制度改革为重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曾在谈及开放型经济时强调,“我们面临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难得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涵养开放胸襟,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各类要素在陕西自由流动和聚集,不断畅通内外经济循环,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陕西省长赵一德在今年对外开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对外开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强化统筹协调,注重协同推进。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建立清单台账,逐项推进任务落实。”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陕西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对外开放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创新开放理念、丰富开放内涵、拓展开放领域,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陕西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和《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全面对接RCEP经贸新规则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计划》,大力推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合法权益保护,保障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

 

  同时,聚集市场主体难点、痛点、堵点,提供精准化、全覆盖的优质服务,让企业少跑腿、得实惠,让国际贸易更便捷、更经济。并着力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协同一体的高效招商引资机制,实行招商优惠政策审慎承诺和刚性兑现制。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建立健全外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保护外资合法权益。推动服务业、制造业、农业扩大开放,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并建立对全省200家重点外经贸企业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92%)。

 

西安国际港务区综合服务大厅
西安国际港务区综合服务大厅

  例如西安市连续两年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并被认定为全国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今年又印发《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对标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聚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2021年,西安市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成效明显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西安知识产权法庭
西安知识产权法庭

  例如西咸新区紧盯“四最”(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营商环境目标,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集成化、智慧化服务。

 

  2021年陕西省跨境收支规模641.71亿美元,同比增长23.79%,两年平均增速14.45%,高出疫情前13.78个百分点。其中,跨境收入314.04亿美元,同比增长32.82%;跨境支出327.67亿美元,同比增长16.21%。

 

  今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作为当今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潜力的自由贸易区,RCEP将成为陕西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平台。陕西紧抓RCEP机遇,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等多区融合优势,让各类政策红利叠加释放,产生更加强烈的“化学反应”。截至今年4月底,陕西省30余家外经贸企业已申领RCEP原产地证书165份,商品金额达1011.45万美元。前5个月,陕西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总值近四成,达到771亿元,同比增长5.9%,占比为39.2%。RCEP带来的利好正逐步显现。

 

  以自贸试验区为突破,倒逼构建开放型制度体系

  近几年,陕西省商务厅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出台《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印发《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方案》《推进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成立9个工作专题组推进系统集成创新,联合金融机构加大贸易融资支持,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帮扶。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同时,加快协同创新区建设,推动了自贸试验区与综合保税区融合发展,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试点。探索更高标准的通关一体化改革,对东部转移企业按所在地区海关信用等级实施监督。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

 

  此外,探索构建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体系,支持自贸区各个片区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方面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并加快建设西安咸阳临空经济示范区,强化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整合放大“临空+自贸+保税”优势,构建起陕西通达世界的“空中丝绸之路”和吸纳全球要素资源的开放门户。

 

西安综合保税区
西安综合保税区

  5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165项试点任务基本完成,累计形成创新案例622项,“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等31项典型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8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推动“证照分离”涉企改革533项,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息公开,下放(委托)229项省级行政管理事项。设立首批6个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在西北地区开展改革创新经验交流推广活动,与上海、浙江、江苏等自贸试验区建立合作机制,为全省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5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市场主体112479家,其中新设企业73795家(含外资企业786家),进出口额占全省的70%。

 

  以建设中欧班列为抓手,加快构筑国际贸易大通道

  近年来,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主动参与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西安铁路口岸与综合保税区一体化进程,发展西安内陆港多式联运,加大龙头物流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打造商贸物流枢纽。发布《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创建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进长安号市场化运行,加快运产贸融合发展。强化航空物流枢纽作用,扩大航权,拓展航线,推动榆林、延安航空口岸开放。

 

  如今,长安号中欧班列在“班列+园区”模式下,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开行线路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基本覆盖欧亚大陆全境,2021年长安号运送货物284.8万吨以上,其中跨境电商专列105列,进出口额超过20亿元,日韩过境货物贸易班列基本实现常态化开行。截至目前,东南沿海300余家外贸类企业、300余家物流企业已落户西安港,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的货物在这里集散分拨,西安港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物流枢纽中心站。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为陕西开辟了一条直达老挝和东南亚的国际物流新通道。省内企业通过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可以从中老经济走廊辐射到东盟各国,助力RCEP区域贸易。据西安海关统计,今年前4月,陕西与东盟通过铁路运输方式实现进出口4502万元,同比增长3.5倍。

 

  在临空经济发展方面,陕西充分利用第五航权,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38条,其中国际航线19条,覆盖首尔、莫斯科、洛杉矶等13个国家18座城市。2021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年货运吞吐量突破39万吨,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进出口货运量7.55万吨,同比增长30.1%。初步构建起面向“一带一路”,辐射全球的航线网络。莫斯科—西安—阿拉木图航线是陕西首条链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第五航权航线。

 

  在口岸与综合保税区建设方面,推进综合保税区“一区一案”错位发展,全省综保区达到7个,数量居全国第六、西部第一位,2021年实现进出口3238.44亿元,占全省总额的68.1%。累计建成运行指定口岸8个,延安、榆林航空口岸对外开放列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陕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发展成效显著,主要功能覆盖率达到100%。

  此外,陕西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达到13家,中国(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揭牌成立,西安、延安、宝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相继获批,跨境电商企业达到1350余家,累计在25个国家和地区布局70个“海外仓”,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46.3%。

 

  同时,积极对接国家开放战略,主动参与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港口合作,推动形成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

 

  以外向型产业集群为载体,打造陕西外贸竞争新优势

  近年来,陕西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提升走出去的“吸引力”和引进来的“竞争力”,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重构进程,围绕生产制造、跨境物流、跨境贸易三大外向型产业集群,以分工协作的形式构建国际化产业链,进入全球分工体系,为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注入关键动能。

 

  目前,全省有高新区25家,其中国家级高新区7家;全省有经开区29家,其中国家级经开区5家。近年来,全省开发区以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搭平台、强企业、延链条、育集群,促进产业提质增效,2021年全省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18145亿元,增长8.9%;全省高新区出口1963亿元,约占全省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三,同比增长20.6%。而全省经开区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增长8%以上,进出口总额接近600亿元。

 

  在生产制造方面,产业集群持续扩大,加速迈入中高端水平。通过引进、培育出口型生产制造企业和配套企业,吸收了大量全球高端要素,产业规模和产品技术含量跃上新水平。特别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引领下,陕西充分发挥陕西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鼓励延长、陕鼓等本土企业“走出去”,抓住沿线关键国家、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积极推动参与境外资源型投资项目,促进成熟技术装备对外转移,在国际上打响陕西品牌。如石油装备和轮胎出口等装备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

 

  在跨境物流方面,陕西通过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培育国际物流企业,跨境物流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国际投运能力大幅提升。表现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开通3条第五航权国际线路,临空经济产值突破120亿元;面向“一带一路”的跨境铁路物流快速增长,中欧班列“长安号”已经成为畅通亚欧贸易、保障全球供应链安全的“黄金班列”,并成功入围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

 

  在跨境贸易方面,初步形成了全球化的贸易网络,跨境贸易企业近2万家,出口市场拓展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境贸易产业集群的实力和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大幅增长,陕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021年达到810.2亿元;2022年前5个月,陕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380.2亿元,同比增长32.2%。

 

  在跨境金融方面,“通丝路”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成功接入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标准收发器,成为西北地区首家部署CIPS标准收发器的电商平台。创新推出“中欧班列贷”、自贸港商票“运单融资”等产品,设立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白名单”。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增量扩面,2021年,省内4家银行、11家企业加入试点,办理金额59.44亿美元。

 

  在招商引资方面,围绕23条重点产业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县域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精准招商,与东盟、韩国、美国等开展线上线下投资洽谈,举办丝博会系列投资促进活动,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交流合作,实际利用外资、引进内资年均分别增长13.9%和14.8%,2021年分别突破百亿美元和万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02.46亿美元和10802.82亿元。世界500强在陕投资设立140多家外资企业。

 

  在服务贸易方面,2021年全省服务进出口额居全国第13位,综合指数评价稳居全国第二梯队。全省服务进出口64.8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服务出口37亿美元,增长24%;服务进口27.8亿美元,下降9%;服务贸易顺差9.2亿美元。全国共推出的16个服务贸易最佳实践案例中,西安市和西咸新区两个试点有5个案例入选。文化、中医药、地理信息和人力资源等4个领域获批5个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成为扩大服务出口的有力支撑。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达成13个合作合同和协议,总金额17.87亿元。

 

  特别是在农业科技领域,陕西着力打造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三年来,已开展20多项双多边交流活动,达成10多项合作意向。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援外培训8期、远程技术讲座16期,330多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参训,17000多名学员在线学习。哈萨克斯坦现代农业创新园、吉尔吉斯斯坦农业科技示范园等海外合作示范园推广的技术、品种、模式得到进一步认可,多个品种进入当地政府推广主打品种,总计推广面积达25万亩,该基地也为杨凌开辟了“新田地”,农业科技成为上合国家交流“新使者”。

 

  特别是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的当前,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全球范围内保护性措施呈现增加趋势,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不确定性明显增多。陕西以落实好纾困惠企各项政策为核心,增强外贸经济发展韧性。一方面采取实施企业纾困解忧的外贸政策“组合拳”,按照“一企一策”,全力以赴保市场、保份额、保订单,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推动外贸稳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拓展对外贸易线上渠道,变“面对面”为“线连线”,并注重多元化开拓市场,深化中俄、中哈、中韩、中欧等国际合作,大力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提升陕西产业链韧性与抗风险能力。

 

  发展开放型经济,是陕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陕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最好见证。如何更好地进一步推进陕西开放型经济建设,陕西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李九红表示:

  ——在贸易通道建设方面,依托综保区、贸易聚集区和口岸平台优势,推动港务区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吸引聚集外向型产业和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做强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充分发挥中欧班列长安号集散功能,支持重点地区海外仓加快发展,完善海外仓网络布局。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优化长安号运行线路,持续推动以日韩为重点方向的东向贸易通道建设,以贸易畅通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在打造开放平台方面,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充分发挥交通、科教、农业、旅游等优势,深化自贸试验区系统性集成性改革创新,打造“丝路自贸区”“科创自贸区”“农业自贸区”和“会展自贸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综保区、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加快推进经开区转型升级,着力引进和稳住外向型龙头企业,打造开放型经济重要载体。优化提升口岸综合服务功能,促进西安高新综保区资源优化整合,推动西安铁路口岸和综合保税区一体化,完善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重点的电子口岸。

 

  ——在外贸转型升级方面,落实落细新业态培育、市场开拓、信用担保、汇率避险等各项支持政策,坚持出口进口两手抓、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同推进。用好RCEP等经贸规则,加强与日韩、东南亚等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扩大优势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支持先进技术设备、重要资源和优质消费品等进口。加快建设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园、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壮大一批贸易聚集区,持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加快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落实好《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实施意见》,实现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外贸新业态突破发展。依托进博会、广交会、东盟博览会等重点经贸展会,支持企业线上线下开拓国际市场。